食品安全与法律网讯(通讯员 苟双瑜)在网络购物蓬勃发展的当下,刷单这一灰色行业悄然滋生。想着赚些零花钱,一些在校大学生、全职宝妈等群体纷纷踏入刷单大军。然而,看似轻松就能赚钱的兼职广告背后,隐藏的是精心设计的诈骗圈套,你以为自己赚的是佣金,骗子却一步步吞噬着你的本金。
甜蜜诱饵,骗去39万本金
2022年7月至2023年11月期间,钟某在微信、QQ群里发布以“提升电商店铺排名”“刷单赚佣金”为名的虚假招聘信息,吸引众多人上钩。他承诺“高佣金、无门槛”,起初也确实会支付小额佣金,让受害者尝到甜头,放松警惕。但当受害者逐渐放下防备,钟某便要求他们刷大额订单,随后以“系统故障”“任务未完成”等理由,拒绝返还本金和佣金,还不断诱骗受害者继续投入资金。就这样,钟某成功骗取10多名受害者共计39万元。
案发后,钟某虽向被害人退赔了70000元,但剩余款项早已被他挥霍得一干二净。2023年12月,钟某终于被警方抓获,可受害者们的损失,却难以全部挽回。
以身试法,难逃法律严惩
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钟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多名被害人钱财,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被告人钟某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具有坦白情节,且自愿认罪认罚,可以从轻处罚并从宽处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被告人钟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其违法所得依法予以追缴或责令退赔。
常见诈骗手段剖析,识破骗子伪装
1.网络刷单诈骗:诈骗分子通常会在社交平台、网络论坛等发布诱人的刷单兼职信息,承诺给予高额佣金。一开始,他们会按照约定支付小额佣金,让受害者尝到甜头,从而放松警惕。随着受害者投入金额的增加,诈骗分子便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佣金,甚至要求受害者继续投入更多资金才能提现,最终卷款跑路。
2.冒充公检法诈骗:诈骗分子会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受害者涉嫌违法犯罪为由,要求其配合调查。他们通过发送虚假的法律文书、伪造的网站等手段,让受害者信以为真。然后,以安全账户、缴纳保证金等借口,诱使受害者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
3.投资理财诈骗:此类诈骗分子往往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受害者投资。他们通常会虚构一些虚假的投资项目,如虚拟货币、原始股、外汇交易等,利用受害者渴望财富增值的心理,骗取其信任。一些诈骗分子还会组建所谓的“投资群”,安排“托”在群里分享虚假的投资收益,进一步诱导受害者入坑。
遭遇诈骗如何应对?这些要点要牢记
如果不幸遭遇诈骗,一定要冷静应对,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止损。第一时间停止与诈骗分子的一切联系,避免进一步的损失。不要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继续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
2.及时报警。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提供详细的诈骗经过、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协助警方开展调查。报警越及时,追回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
3.联系银行。如果涉及银行卡转账,尽快联系银行,说明情况,请求银行采取止付、冻结等措施,防止资金进一步流失。
提高防范意识,远离诈骗陷阱
法官提醒: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多发、不法分子手段不断翻新的新形势,法官提醒广大市民,刷单本就是违法行为,凡是打出“高佣金”“先垫付”,开始可以赚点小钱后需要大额垫付的均是诈骗。刷单诈骗多种多样,广大群众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主动了解防骗知识,提升自己的预防能力,切勿贪小便宜吃大亏。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