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法律网讯(通讯员 卢贤傲)近期,安徽省舒城县干汊河镇人大主席团针对本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专题调研,了解本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情况,针对下一步如何推进本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干汊河镇人大代表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本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三个创新做法:一是实行人居环境整治“四个一”模式,推进人居环境治理常态化。落实“四个一”举措,即:构建“一村一组一张网”,成立一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组,各村成立人居环境治理理事会,建立一个人居环境治理网格化体系;收取“一人一月一元钱”,由各村人居环境治理理事会制定章程规范收取管理,发动辖区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中来;实施“一月一评一观摩”,每月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镇21个村(街)开展一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检查评比观摩;描绘“一村一景一标语”,用一句话、一幅图景、一幅标语来描述各村未来发展美好前景,激励广大群众常抓人居环境治理不松懈。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推进人居环境治理常态化,截止目前,全镇429个村民组完成人居环境示范点创建任务,垃圾收集无害化处理率达90%。二是实施“警务通达”矛盾调解机制,建立起警民联调工作新模式。建立起“1+1+2+N”警民联调工作模式,坚持每周安排两名村干部到公安派出所轮岗,配合一名公安民警和一名专职调解员开展“警民联调”工作,并吸收村(社区)民间调解人员参与,把专业调解力量、基层组织力量、民间社会力量联合起来,同时将调解触手延伸至基层网格中,实施“警务通达”工程,由各村民兵营长兼任矛盾纠纷协管员,以及组织若干名由综治网格员、治安中心户长、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组成的矛盾纠纷排查志愿者,参与日常纠纷排查和一般纠纷化解工作,保障群众矛盾化解和警务服务从家到村、从村到派出所的双向畅通,从而使本镇矛盾纠纷得以及时排查、就地化解,成功率达99%。三是每月评选“新时代文明实践模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实行“一月一评、一月一宣传、一月一学习”,推出典型,树立榜样,以身边的模范感召、带动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重点选树一批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道德规范,从“草根百姓”中选树时代楷模,使广大党员和群众感到身边的典型可信可学,学有榜样,做有目标,有力促进了公民道德建设。
干汊河镇人大代表通过充分调研,对下一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出六点建议:
一是要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要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类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要从致富能手、外出有成人士、返乡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行动,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致富能手到村任职,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民中心组长队伍建设。要优先从具备条件的农民经济人、能人大户、回乡人员、青年农民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持续优化结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流动党员参与乡村治理并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要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党领导下的农村自治组织架构和民主决策议事机制,执行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要强化镇纪委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衔接,加强农村财务会计核算监督和审计监督。要聚焦村级重大决策、物资采购、财务收支、集体资产、村民救助和保障、阳光村务、民生工程、组织和党务工作等8类村级管理事项,加大对村级“小微权力”腐败惩治力度。要健全完善“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增强镇村干部法治观念、树牢法治意识,提高群众法治素养,把农村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充实人民调解员队伍力量,通过预约、微信、上门等形式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要以镇村综治中心建设为抓手,构建“网格化”管理体制,在乡村人口聚集地、治安复杂区,安装视频监控,以村组、小区为单元组建治安巡逻队,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要打好情、理、法组合拳,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要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迈进,建立惩治和防范农村“黄赌毒”“村霸”长效机制。
三是要推进农村乡凤文明建设。要持续推进“送戏(图书、广场舞)等下村”活动,推动农家书屋、村民广场、农民文化乐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发挥作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做好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农村传统美德,开展“听党话、感党思、跟党走”宣讲活动,深化脱贫攻坚“五大教育”活动,褒扬孝老爱亲、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精神,引导群众抵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要大力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最美庭院、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好少年等评选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等平台,让身边典型讲述身边故事、教育身边群众。
四是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更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格局,打造本镇的水蜜桃、芦笋、豆制品、稻虾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鼓励和支持通过“电商+”“文旅+” 等渠道,融合发展乡村富民产业;要通过持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成果,壮大集体经济,通过盘活利用集体闲置房屋土地等资产,帮助各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要通过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实施“农村产业带头人培养计划”,支持各村设立乡村保洁员、护路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组建劳务公司,帮助更多群众就业增收。
五是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沉,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建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办理;强化村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依托安徽政务服务网和系统软件,构建线上线下结合,“三级平台、一张网”为主要内容的“皖事通”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要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提高农村硬件环境;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深化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要发挥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退役军人等“五老人员”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摸排“小能人”“土专家”“田秀才”“经纪人”等乡土人才,开展“能人返乡”行动,支持致富带头人、优秀创业人士返乡领办实体经济企业,或进入村干部队伍;依托各类院校鼓励、选聘、培养乡村治理人才。
六是要有序推进乡村治理工作。要通过成立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列出清单,组织动员,开展试点,示范带动,由点及面、点面结合,统筹规划、分步推进,聚焦乡村治理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开展调研,加强调度,有序推进乡村治理扎实有效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