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地垄背阴处还能看到没化完的残雪,但河北徐水北青公村的温室蔬菜大棚里却是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菜农们迎来了首个丰收季。
2月27日,在北青公村的温室大棚里,村民李艳霞带着五六个中年妇女在温暖的大棚里忙着收割小葱。一个小板凳,一把小镰刀,一盒橡皮筋,大家说说笑笑中,一把把小葱就齐刷刷地码放了一堆又一堆。阳光透过塑料棚膜和草帘洒在一畦畦挺拔翠绿的小葱上,明暗交错,构成一幅灵动的田园画卷。
40岁的李艳霞与丈夫马海军种着8个大棚,照目前的光景看,一个棚的产量约摸在五六千斤,因为错峰播种,她这几棚小葱大概能收到三月底。第一天开镰收割,就被多年合作的蔬菜批发商以3.8元一斤的价格预订了1000斤。李艳霞边忙着收割边说,今年赶上好行情了,这一亩棚的小葱能收入小两万呢。
北青公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顺成介绍,该村有着40多年种小葱的传统,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助力,种植规模从200来亩发展到了550亩,全村有小一半农户种小葱,种植形式也由原始的陆地种植发展到了温室大棚种植,并采用小葱、西红柿、苦瓜三茬轮作的模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全年不歇地,仅一茬小葱就比传统大田作物增收10倍。从大年初二起,村里的小葱就陆续开始收割,一天都没间断过,收割的小葱或被提前预定,或被菜商当天“抢”走,供不应求。赶上今年菜价高,乡亲们都能有个好收成,菜农们忙不过来,还要从附近村里找人帮忙采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
下午四五点钟,乡间小路上就有一辆辆电动三轮车往返穿梭,从田间地头往外运送装满竹筐的小葱。村头马路边,一辆定点收菜的货车已经装好了一排小葱,毛根朝外,颠倒对称着码放,两个收菜的小伙子也是本村青年,他们和菜农一起从小车上抬下一筐筐小葱,熟练地过称,记账,装车。夕阳如火,映照着一张张勤劳的笑脸,将他们忙碌的身影拉长,投向无边的田野。(李月英 白天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