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法律网讯 据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年“五一”假期是反食品浪费法实施后的第一个节假日,在餐饮业红红火火加速复苏的同时,各地餐饮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通过设置提示牌、推出半份菜、鼓励餐后打包等方式减少餐饮浪费,营造爱惜粮食、节约用餐的良好风尚。
餐饮消费环节是群众认为食品浪费比较严重的环节。如何消费而不浪费?餐饮业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供给侧挖掘制止餐饮浪费的潜力。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在制止餐饮浪费方面,餐厅在诸多环节都大有可为。从食材采购、储存管理、加工制作、就餐服务到垃圾处理等各个环节,经营者都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
其实,餐饮企业自身也有节约的动力,因为节约意味着成本的下降。关键是,餐饮企业不仅要有“想节约”的意识,还要有“会节约”的能力。长期以来,餐饮行业的市场门槛相对较低,呈现出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水平参差不齐的行业格局。一些大型企业、连锁企业有能力进行精细化管理,比如通过数字化对原材料进行有效管理,避免库存积压带来的食材浪费。但许多中小型餐饮企业、个体餐饮经营者常常较难依靠自身力量实现餐饮生产、加工、服务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让更多餐饮企业“会节约”,一方面,要推动企业由“小散乱”走向品牌化,提升整个餐饮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平台企业不妨出台一些制止餐饮浪费的扶持措施。比如,一家小餐厅可能无力开发商业智能系统,相关部门、协会或平台可以开发一些对餐饮企业具有普适性的管理软件,让中小餐饮企业接入后操作,用科学管理的方法从供给侧制止餐饮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