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法律网讯(通讯员 卢贤傲 谢菊莲)就是和蛇并列为五毒的蟾蜍。它喷射的毒素,只要0.2克就能毒死一只小白鼠。然而在安徽省舒城县干汊河镇泉堰村,有个叫徐成格的人,竟然养了10万多只蟾蜍。他养殖蟾蜍,是为了从蟾蜍身上得到一种神秘的“宝贝”——蟾酥,晒干的一斤蟾酥可以卖到6万多元,让笔者带你一起去看看徐成格是如何破解蟾蜍养殖的秘密,实现财富梦想的。
来自家乡的召唤
今年52岁的徐成格是位退伍军人,在部队服役期间受过多次表彰奖励。徐成格退伍后,到苏州打工,开始自主创业寻找致富商机。
作为土生土长的干汊河镇泉堰村人,徐成格无论走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都始终心系家乡的发展。在苏州打拼了二十多年,徐成格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也收获了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他依然想回到家乡,想为乡亲们做点事。
一次偶然的机会,徐成格结识了苏州百年老企业“雷允上”制药有限公司技术指导,得知了蟾蜍能做药材这个信息。“蟾蜍蜕皮产生的蟾衣、蟾毒做成的蟾酥,是治疗炎症、肿瘤的良药,很多药厂都在用。当时,养殖蟾蜍这个点子就像火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擦亮。”徐成格向笔者介绍,蟾蜍俗称癞蛤蟆,属蟾蜍科两栖动物,从蟾蜍身上提取的蟾酥、蟾衣均是非常珍贵的中药材,《本草纲目》《中华医药全典》等对其价值均有阐述。蟾蜍的耳后腺、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的干燥品叫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内含多种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可治疗心力衰竭、口腔炎等。“著名的六神丸、速效救心丸等50余种中成药中都有蟾酥成分。”蟾衣则是蟾蜍自然脱下的角质衣膜,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为了0.2克的“毒液”
2018年底,徐成格毅然选择回乡创建蟾蜍养殖场时,面对的是基础条件薄弱的农村环境,从事的是一片空白的新型养殖产业,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二次艰难创业。当时妻儿抱怨他,周围人不理解他。面对质疑与不解,徐成格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
每当夜幕降临,徐成格的养殖场草丛里的蟾蜍开始出来觅食。蟾蜍在遇到危机的时候,会喷射出毒液。这种毒液叫做蟾酥,和很多动物不同,蟾蜍的毒液并不是从嘴里喷出来的,是从耳后的部位喷出来的。
“我们把这个部位叫做耳后腺,每个成年蟾蜍耳后腺一次可以挤0.2克毒素,秋天就是可以收取蟾酥的季节,收取蟾酥比较费人工,熟练工一天可以收取2000只蟾蜍的蟾酥。”徐成格告诉记者,蟾蜍看着很丑,但它全身是宝,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动物,其蟾酥、干蟾皮、蟾衣、蟾头等均为名贵药材,其中蟾酥是用蟾蜍的耳后腺、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毒液所制成的干燥品,是珍贵的中药材,卖到6万多元一斤。徐成格告诉笔者,近年来中药材销量上升,蟾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在创业中自学
在徐成格的蟾蜍养殖大棚里,笔者看到一个长方形大型网面,固定在土地上方,网面上有很多颗粒状的饲料,网面连接着机器,机器开动时,网面高频率振动起来,“要想大规模养殖,首先面临的就是饵料的问题,蟾蜍只能对动的物体敏感,所以它只吃活动的昆虫。”徐成格告诉记者,他运用振动筛的原理,做了一个喂食机,把饲料放在上面,振动起来,让蟾蜍来捕食。
创业伊始,徐成格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经验可循,但几年下来,他已经成为这方面的权威专家。徐成格说:“干这一行,最大的要求是细心和耐心。”这养蟾蜍的门道,都是徐成格自个儿研究出来的。尽管2020年蟾蜍养殖场遭遇洪水冲击,流失10万只成品蟾蜍、仅存2万只成品蟾蜍,但是徐成格并没有因此而气馁退缩,他克服困难,继续加大投入,一心扑在养蟾事业上。
随着蟾蜍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国内外厂家对蟾酥、蟾衣以及干蟾皮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让人工养殖蟾蜍采集中药材成了近几年十分热门养殖项目。徐成格告诉记者,在稻田、池塘、菜园等地养殖蟾蜍,以蟾治虫,以虫养蟾,既能降低养殖成本,又能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统一,可谓一举多得。他回乡创业很快得到家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争取到资产收益项目财政扶贫投资40万元入股,徐成格个人积极投资300多万元,流转家乡土地120亩兴办起泉堰村蟾蜍养殖基地,兴建30亩蟾蜍养殖繁育基地,能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我计划饲养100万只成品蟾蜍,准备与‘雷允上’制药有限公司长期合作,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也带动更多父老乡亲一起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