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法律网讯(通讯员 王正国 姚桦)金秋十月,走近云南省楚雄市东华镇本东村上百宰小组的楚雄市兴蕴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站在村头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山坡郁郁葱葱,40余亩“大五星”枇杷示范种植基地让昔日的荒坡披上了绿色。
在基地内,数十名村民正紧张地忙碌着在枇杷地里除草、施肥、移栽、浇水,给枇杷树整型、修剪、抹芽、梳果、套袋……
近年来,楚雄市东华镇突出当地资源优势,将全镇11个村(社区)2.6万余亩撂荒地、荒坡地、河田、荒滩逐年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并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大力发展以软籽石榴、花椒、板栗、芒果、“大五星”枇杷、核桃为特色的现代经济林果业,在年度任务安排的基础上,优先向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渠道,形成了“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组有示范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良好局面,使全镇生态示范区建设因“绿”变美,农民因“绿”而富,走出了一条以绿色产业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楚雄市兴蕴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兴平告诉笔者,在东华镇政府的帮助下,他带领东华镇1286户农户规模化种植枇杷产业,以“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基地+电商”的特色发展模式,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带动1286户农户,2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51户残疾人户,订单式种植枇杷,种植总面积超过1.3万余亩。
通过五年多的发展,目前,创建“彝州金果果、彝州金果、兴蕴”三大品牌,推进东华镇枇杷产业发展成了绿色产业、生态产业、扶贫产业、健康产业,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据基地负责人杨天浩介绍说:合作社成立之初,筹措资金非常困难,只能小规模种植,重点在上百宰村民小组流转荒坡地40余亩示范种植,2017年12月底至2018年3月底,重点在红墙村、宜茨村开发整理的1.5千余亩撂荒地、荒坡地引领种植,2019年12月底至2020年5月初,重点在路上村、力窝么村、邑多么村的马龙河沿岸规模化种植3000余亩,210户建档立卡户享受免费枇杷树苗2000余棵,目前,全镇11个村(社区)127个村民小组以户为单位共示范种植枇杷1.3万余亩,合作社除不低于市场价回收外,还通过农村电商平台、淘特、学习强国APP、云岭先锋(致富天地)APP平台培强做大宣传覆盖面,引领农耕体验乡村旅游。
楚雄市兴蕴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7月,位于楚雄市东华镇本东村委会上百宰村,2018年入选中国农村经济管理学会新农人创新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现社员128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0户),种植总面积超过1.3万余亩,2020年荣获云南省省级优秀创业创新项目。枇杷的采摘期重点在每年的12月中旬至次年的4月底至5月初。宜茨村委会农科员李贵才在该村种植枇杷35亩,多次参加村委会举办枇杷种植培训班,目前已经成为该村名副其实的“大五星”枇杷种植土专家。
目前,进入盛果期的有7000余亩、成长期的有2000余亩、幼苗期的有4000余亩。虽然产业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但我们有信心把产业发展好,并带动当地老百姓通过流转撂荒土地、务工等实现增收,今年气候变化无常,10月底就正式进入丰果期,11月中旬就开始路续上市采摘,枇杷每公斤大约30元至35元,基地负责人杨天浩诉说......
目前,全镇11个村的专业种植示范园内,除了枇杷,还种有蓝莓、沃柑、桔子、油桃、红梨、软籽石榴、樱桃等各种四季不间断的水果及新鲜的蔬菜大棚,游客一年四季都可以到东华镇各村(社区)体验田园采摘的乐趣。”说到这里,红墙村枇杷种植户王正平笑得合不拢嘴......
一、心忧百姓,敢为人先。楚雄市兴蕴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楚雄州枇杷专业种植首家企业,合作社抱着对百姓的牵挂、对农业的热爱,在东华的土地上,引进了枇杷种植的新技术、新品种,聘请了云南枇杷主产区蒙自高级农技师作为技术顾问,聘请云南农业大学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专业化种植起了枇杷。在楚雄很多人的眼中,种枇杷这一举动成了一个笑话,但是,合作社坚信,如果要彻底改变家乡,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必须有支柱产业才行,那么,只有带领老百姓一起干。为此以“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基地+电商”的特色发展模式,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在发展的路上,楚雄市兴蕴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种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领农民奔小康。
二、乐于助人,扶贫扶智。在注重枇杷产业创新发展,楚雄市兴蕴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大面积承包乡亲们的土地种植枇杷,在枇杷产业发展过程中,合作社带领贫困残疾人户不断尝试和探索,注重田间地头科学管理和枇杷提质增效,坚持农业科技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长年累月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对残疾人农户进行培训和指导,并定期有针对性的组织残疾人户培训,不断的提升了残疾人户种植水平和管理能力。
在枇杷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广大社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人种植户,以合作社为中心,既有合作社核心种植技术支撑,又有合作社统一收购做保护,不仅解决了大家缺乏技术的问题,也克服了销售难得后顾之忧,枇杷产业得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匠心精神,培育农民。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楚雄市兴蕴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坚信科技是第一支撑,产业是第一支柱,市场是第一出路。合作社长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培训,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引进外地人才,注入产业发展科技支撑。截止目前,开展培训60余期,培训人数超过2万。在枇杷产业发展的路上,王兴平匠心精神,发展产业,种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
四、创业创新,致富人民。为了增加农户收入,特别是为了帮助增加贫困残疾人户的收入,楚雄市兴蕴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外地多家公司洽谈合作,给社员找到了就业机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出资注册了商标,建立了网上商城;为了方便群众发展,降低种植成本,为从根本上解决枇杷销路的问题,合作社大胆闯市场,开辟了北京、上海、浙江、重庆、四川、贵州、福建等7个省市场,解决了农户种植销售难的后顾之忧。2019年助农增收87万元,创造了10150个就业岗位。东华镇枇杷产业的发展,真正实现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同时对辐射、带动、帮助残疾人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增加收入,为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产业支撑,助力脱贫。在枇杷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楚雄市兴蕴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一中心,五园区”的特色发展模式和发展定位,发展高原特色枇杷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一中心:万亩枇杷种植为产业支撑;五园区:一是生态农业休闲区;二是绿色养殖区;三是科技示范区;四是电商展销区;五是现代农业工业园区。在这样的规划定位下,枇杷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裕,促进了乡村振兴,推进了脱贫攻坚。
今年29岁的王兴平是楚雄市东华镇本东村委会上百宰小组村民,2015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就开始返乡创业,通过发展枇杷种植,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王兴平告诉笔者:“大学本科毕业后自己去红河州蒙自市一家省农科院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学了一年的种植技术,又请专家来考察过,这里比较适宜种植枇杷。”2016年6月,说干就干,流转40余亩撂荒土地种植枇杷,并通过成立合作社吸纳农户种植,把自己掌握的枇杷种植技术悉数传授给前来学习的农户,做好技术和服务保障工作。
经过几年精细管理,合作社的枇杷品相良好,营养价值高,颇受市场欢迎,亩均收入逐年增加。本东村罗其美村民小组熊万富家种植了12亩枇杷,去年第一年挂果就卖了1.4万元。他告诉记者:“由于干旱缺水,之前只能种点包谷。现在种植耐旱的枇杷,收入比原来高出好几倍。”
在发展枇杷种植的过程中,合作社还吸收周边群众利用农闲时间务工增加收入。红墙村委会小龙箐村民小组的王振华正在合作社帮忙进行枇杷分类包装,他说:“平常我们来这里干活每天有80元,农忙的时候,每天有100元,还管伙食,在家门口打工非常划算。”
成熟的枇杷金黄一片,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惹人垂涎三尺。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合作社11个村的专业枇杷种植示范点的果园内,尽管枇杷为数不多了,但是都有不少游客提着篮子,在果园里体验采摘之乐。
如今,楚雄市东华镇枇杷产业发展成了绿色产业、生态产业、扶贫产业、健康产业,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路子。楚雄市兴蕴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具有专业技术、新进发展理念、完善市场营销渠道和丰富市场供应链的现代农业企业,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农村产业发展中,发挥了企业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