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食品安全与法律网
人员查询
食品安全与法律专刊唯一官方网站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代先锋

记舒城县农民通讯员丁传胜

时间:2021-04-22 16:41:21  食品安全与法律网  卢贤傲 吴玉平

  食品安全与法律网讯(通讯员 卢贤傲 吴玉平)提起丁传胜,常看《皖西日报》和《舒城宣传》等报刊的人也许并不陌生,多年来他不断有新闻作品见报,他多次被皖西日报社等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老丁从年轻时就酷爱新闻写作。

  年过花甲的丁传胜出生于舒城县城关镇杨家村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四个,他排行为老大,他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因尝到不识字的苦头,尽管当时家庭贫困,但仍然捺紧裤带让丁传胜上学读书读完高中。由于正赶上“四人帮”横行的时候,经常搞开门办学,丁传胜所在班级68位同学,当年没有一个考上大学。面临全家六口人住着土墙草房、穿着补丁衣服的贫穷生活,家中也没有钱供丁传胜复读考大学,他只好回乡务农,帮助父母干活。但是,丁传胜仍然没有放弃看书写作,尤其是他一直酷爱写作。

  丁传胜从1979年初开始尝试学写新闻报道,当年他写的第一篇新闻是《牢固树立为革命而学的思想》的作品,投稿给县广播站被采用广播后,社会反响较好,为此,他感到乐滋滋的。从此以后,他就和新闻事业结下了缘分,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也把新闻事业作为自己终身执着追求的梦。他在追求新闻事业的梦里真切感受到了酸甜苦辣。

  写作成功源于能吃苦。丁传胜进行新闻采访工作,经常要骑着自行车,吃苦受累是常事。70年代末,他在写时效性较强的新闻报道时,需要及时送稿件到10多华里路外的县广播站,不管是晴天还是遇到雨雪天,他都坚持做到及时送稿。为了送稿,他中途饿了,就吃自带的馒头充饥。逢到农业生产大忙季节,他白天要忙自家农活,晚上赶写新闻,时常写到深更半夜,很少时间休息。尤其在酷暑的盛夏,他晚上写稿遭遇温度高、蚊虫咬,就用木桶装上半桶冷水,将自己两腿放在水桶里,用于降温和防蚊虫咬;遭遇寒冬时节,他晚间写稿只好坐在床上棉被里坚持写稿。他的许多新闻作品就是这样从酷暑严寒中艰苦创作出来的。

  1980年7月初,他接到了舒城县总工会的采访通知,邀请他对省劳模、舒城县交通局副局谈建国进行新闻专访,当时正赶上农村“双抢”大忙季节,他家割了2亩面积的早稻在田间晒干了,他家属要求他在家抢挑晒干的稻。当天,他为了这次采访任务,就向家属说明采访的事后赶去采访。等结束采访晚上回家,天已经下起瓢泼大雨,很快将他家2亩农田晒干的稻淹在水中,如果不及时将水中的稻抢收到田埂上,水稻就会发芽、发霉。面对此紧急情况,他与家属连晚将稻全部抢收到田埂上,全身衣服被淋湿了。第二天刚蒙蒙亮,劳累的他又起床写稿,他当天就赶写出5000多字的长篇通讯投稿给《皖西群英荟萃》采用。

  为民写作虽苦犹感甜。写新闻报道,对丁传胜来说,既是一件苦差事,也感觉是一件乐事。1995年5月初,正是农民春耕生产期间,舒城县城关镇杨家村红星村民组春耕生产用水紧张,对此群众反映强烈,纷纷要求他写一条反映群众心声的新闻报道。为此,他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深入一线采访,了解到其原因是上游复元支渠多年失修、柏家岗舒庐干渠管理段极少数工作人员有以权谋私现象,他们非要请客送礼不可,否则就不放水。当他采访掌握到第一手新闻素材后,晚上就连夜赶写稿件,以读者来信的体裁,写了一条《红星村民组为何灌不上春水》,在当时的县广播站被播出了,引起了上级有关领导高度重视,一方面组织人力和物力对复元支渠进行整修,另一方面对柏家岗舒庐干渠管理段少数管理人员进行严肃处分,并责令及时开闸放水,确保了农民春耕生产用水需要。当时,丁传胜家共有耕地面积4.8亩需种植早稻,春耕生产时间在急,为了写好此篇稿件,他从采访、写稿到定稿,先后花费了整整两天的时间,耽误了自家水稻种植,却使杨家村农民春耕生产用上了水,为此他心里感到十分的高兴。

  边学边干写作梦成真。丁传胜把当好一名记者的梦挂在心间,不断钻研,从“学中干、干中学”,边学习、边实践,将日常生活中省吃俭用结余的钱,全部购买新闻采访书籍学习,还多次参加省、市、县举办的新闻培训班学习,他还购买了小收音机,坚持不懈地收听学习新闻,反复学习人家写新闻的经验。通过多途径学习,他终于掌握了写新闻宣传报道的规律和特点。他不仅注意在理论上学习,更注重在实践中学习,经常深入一线掌握新闻线索。2001年,农村税改后逐渐控制村级招待费,但仍有少数村干部无事也在村部开的灶台上吃饭就餐,这样不仅给村集体经济增添负担,也给群众带来不良的形象。针对这种不良现象,他及时进行新闻采访,却被少数村干部拒绝采访,但他仍通过其他渠道,积极采访了这条新闻素材,并及时写了《这个锅台拆的好》的新闻报道,在《皖西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受到读者好评。

  多年来,丁传胜为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新闻采访,坚持不懈地写好新闻报道,特别是自1998年以来,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都用在新闻事业上,严肃认真地追求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勤于“求实”,深入一线倾听民声,走进乡村社区、企业车间和田间地头,零距离感知民情冷暧,感受时代脉搏,坚持恪守诚实守信的职业底线,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写接地气、有温度的新闻报道,到目前为止,他已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共发表不同体裁的新闻稿件12000多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995年,丁传胜采写的《红星组为何灌不上春水》在舒城县人民广播电视台好稿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00年,他采写的《这个锅台拆的好》荣获第六届皖西好新闻(迎驾杯)报刊二等奖,2002年,他采写的《幸福村聘用一名科大生》在皖西好新闻评选中荣获报刊三等奖,2003年,他采写的《老百姓的贴心人》在“振兴杯”皖西好新闻评选中荣获报刊类二等奖;2004年,他被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六安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优秀通讯员”,2005年,他被《皖西日报》评为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2020年被推选为六安市人民监督员。

  如今,丁传胜这位新闻战线上的老兵表示要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争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决心用手中的笔激浊扬清,弘扬正能量,畅响时代主旋律。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保定市关爱独居老人志愿者协会第一期培训班成功举办
保定市关爱独居老人志
安徽界首光武派出所加强娱乐场所安全检查 消除安全隐患
安徽界首光武派出所加
林区公安局绥阳分局交警大队开展关爱老年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林区公安局绥阳分局交
鲁商发展与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政府签订政企合作协议
鲁商发展与哈尔滨市南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